来源: 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11-22

浏览次数:

连云港高级中学教学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连云港高级中学教学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连云港市普通高中教学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精神,立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积极转变办学理念,优化育人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努力实现自主、多样、特色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目标任务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质量观牢固确立,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校园特色文化初步彰显,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上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升学准备、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职业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将学校办成一所高质量、高品位,有海港区域特色、民族教育品牌和国际交流视野的优质高中。

三、推进措施

我校全面审视、深刻分析目前的教学质量及生源现状,针对目前制约教学品质提升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推进措施,实施“精致管理效益提升工程、高效课堂效益普惠工程、领军人才能力培育工程、优生协同培养创新工程、高中特色育人品牌建塑工程”,促进学校教学品质逐年稳步提升。

(一)精致管理效益提升工程

1.强化立德树人,创新工作思路

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探索、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有时代性、实效性。用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的精神引领学生,用精细化的常规管理引导和教育学生。各年级严字当头,以人为本。鼓励班主任因班制宜,特色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学校、年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学生自管会、家长为主体的五级育人体系。通过年级会、主题班会、黑板报廊、读书活动、德育论坛、学生座谈会、优秀学生系列评比、文明班级单项和综合评选等途径,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2.确立管理目标,明晰推进计划

结合学校、年级实际,制定确保和力争两级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目标分解和考核机制,做到班班有定位,人人有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评出优胜班级、进步班级、学习标兵和进步之星。确立各备课组目标:同级领先,扩大优势。制定详实的周计划、月计划,确定责任人,狠抓计划的落实和推进;各备课组相应制定周计划、月计划,严格按照序时进度,落实教学内容和推进措施,确保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有效推进。

3.精细管理措施,提升教学效益

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细则,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教干蹲点备课组,参与、指导备课活动。对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等环节提出“十字”要求:备课要“深”,授课要“实”,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作业要“精”,辅导要“细”,评价要“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突出“主导、主体、主动”“三主”课堂教学理念。对晨读等自主学习时间进行精细化设计,力求低耗高效。定期举办全校性教学、复习等研讨活动,群策群力,丰富教学、复习策略,提高教学、复习效益。

4.重视学法指导,强化诊断评价

各年级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和学法指导,力求事半功倍。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选练习,力求由浅入深,触类旁通;把知识点的回顾与适量的巩固练习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精心做好阶段测试命题,及时分析,强化阶段测试的诊断功能,努力挖掘教师和学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适时调整复习方法和策略,有效做好下阶段教学工作;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库,借助极课系统,记录学生情况,形成学生个人发展曲线;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分析、追踪,以求采用最贴近学生实际的练习、辅导,帮助学生有效、高效提升。

5.注重分类推进,拓展升学途径

实行尖子生导师制。导师定期地对尖子生进行面授辅导,指点迷津,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及心理上的困惑以及学习的困难;聘请优秀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以优培优;盯紧弱科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树立学习信心。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搭建最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平台,提升教学品质。

(二)高效课堂效益普惠工程

秉承“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做教育”办学理念,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原来以“自然、自由、自主、自觉”为特征的“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打造升级版的“生命课堂”,即“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构建“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学校拟构建“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师生、教材、生活共同组成有机的统一体,教师与学生互动,师生与教材互动,师生与生活互动,彼此之间信息互通,协调发展,即可产生协同效应,出现1+1>2的现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图1.“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构建立足于“教”、“学”两个主体要素,以教学实践为接口,以教学内容为媒介,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逐步提升。

    2. 明确“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实施“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经过课前备学、课上互学、课后会学、课外通学的学习流程。

(1)课前备学

课前,教师运用本体性、支持性、实践性知识,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系统把握教材,适当整合教学资源,备教材、教法、学生,内化文本内容,合理教学设计,编写导学案,实现教材的创生,并录制微课,传到校网;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感悟文本,观看微课,完成导学案,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2)课中互学

课中,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运用支持性知识,呈现教学内容,以生为本,精讲点拨,授之以渔;导学自然,既不“超导”,亦不“滞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发言,勇于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参与学习活动,充满信心,有归属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思维活跃,互教互学,选择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反馈练习、拓展训练,为教师提供即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师生、生生互动,探究文本,捕捉动态生成,加深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学生有效构建知识结构,提升学习能力。

(3)课后会学

课后,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内化文本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巩固迁移,并提供反馈信息,为教师提供下一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审视动态生成,从中得到反馈,深化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发现可以提升的空间,找到应对策略,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4)课外通学

课外,对课堂教材文本的学习进行加深拓展。学生到社会上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发挥所长,或参加体艺节,或与教师一起开发校本课程,或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区,或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在整个流程中(见图2),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生生进行信息互通,交流对文本、对生活的理解,教师更新知识理念,有效形成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形成教学特色,提升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完善课堂教学;学生有效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的蜕变。

图2.“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图

    3. 实现“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要素角色转变

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领地,而是成为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场所、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场所、师生生命活动有效互动的场所。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行为习惯,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他律”转为“自律”,由“强迫”转为“自觉”,自觉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任务,科学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做到“乐学”、“会学”、“学会”、“学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展素质,提升水平。

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生命”,凸显学生的参与,释放学生的潜能,显现课堂的灵动,实现课堂的延伸,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完善学生的生命人格,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师生协同发展的合作者、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者、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进步的评价者。

    4. 创新“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成效的评价方式

采取共同体捆绑评价和个体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成效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对每个教学共同体单位进行团队捆绑评价。在级部层面,评选优秀级部团队,包括级部的全体管理人员;在班级层面,评选优秀班组团队,包括全体任课教师;在学科组层面,评选优秀学科组团队,包括全体备课组成员。

其次,对每位教师进行个体综合评价。从师德修养、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学生评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还通过学生、家长、同行、主管领导等人员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结果纳入期末绩效考评,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以评促教。期末评选连云港高级中学“教学能手”、“教学标兵”和“教学名师”等。

再次,对每位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及多元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口笔头作业、测试成绩等,既横向比较,也纵向比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好伯乐;及时评价,发挥其激励功能,激励学生进一步自主发展。期末进行“学习标兵”、“进步之星”和“家得福奖学金”等评选活动,以评促学。

(三)领军人才能力培育工程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学科领导力强、教学实绩显著的学科教学领军人才,引领和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培养目标

培养与锤炼一批课堂教学有质量、有品位,年级备课组有声望、有引领,学科教研组有示范、有影响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年培养期后,促进培养对象成长为热爱课堂、优化教学、发展学生、引领同行的品位高雅的优秀领军人才。

2.培养策略

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教学领军人才成长的规律,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研修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现场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方法,努力促进培养对象学习力、研究力、指导力、示范力、合作力和创新力的发展,使其尽快成长为学科教学领军人才。

(1)突出自主意识,激发培养对象的研修潜能

强化“自主研修”意识,指导培养对象明确志向,激励他们做一名旨趣高雅的优秀教师。制定自我研修与专业发展规划,咬定发展目标,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制定读书与学科教学专业期刊的学习计划,通过读书与学习等途径将学习的经验、理论创造性运用于自已和备课组的实际教学之中。制定专题研讨计划,聚焦学生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2)突出教学设计,引领培养对象做足课前准备

强化课前备课环节,增强教学设计意识。立足学情,瞄准目标,整合内容与资源,设计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提升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加强集体备课环节的指导与督查,定期开展教学设计比赛与展示活动。

(3)突出教学实施,指导培养对象优化教学过程

以优化教学为目的,指导培养对象领会与践行课程标准,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资源,进行学情研究与增强教学针对性,进行考试研究与命题研究,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研究等。以专题培训为载体,帮助和引领培养对象,明确努力方向,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以互助分享为抓手,搭建平台,交流研修成果,探索将课程标准、考试命题与分析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4)突出发展导向,促进培养对象提升发展水平

通过解读名师成长案例,引领培养对象专业发展。通过培养对象自我反思、专家指导等,指导培养对象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自我。通过自主比照目标,调整行动方案,修正行动方向,优化行动策略,强化行动过程,激发和督促培养对象发展。以多元评价为途径,邀请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主体,邀请同行作为引领示范评价主体,结合过程性项目完成情况,引领和促进培养对象发展。

(5)突出重点项目,驱动培养对象发展核心素养

围绕“提升普通高中教学品质的实践性研究项目”组织系列研究与交流活动。开展学情研究,提高教学针对性。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境界。按照高中各学科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评比、评价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开展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者的教学综合素养。以具体研究项目为载体,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培养命题技能和命题思想,提高命题水平。

3.培养过程

时间

节点

活动主题

主要内容

2017年11月—2018年11月

1.制定个人研修与发展规划

2.申报提升教学品质实践性研究项目

3.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经典书籍阅读

4.安排各级各类学科专题培训活动

5.安排培养对象参加视导研修活动

6.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7.开展命题研修活动

8.组织假期自主研修

1.通过自我反思和专家指导的方式,明确培养养对象的优势与不足,以此为基础确立个人研修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

2.举办读书节等活动,指导培养对象阅读5-6本经典教育理论书籍,提升理论水平。

3.按照省、市教师培训的相关活动要求,优先安排培养对象参加省、市级学科专题培训。

4.根据市教研室要求,分批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普通高中教学视导。

5.做好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工作方案的规划与实施,规范执行并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对外公开展示1-2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6.布置任务,自主命题,专题研讨,完善试题,命制体现核心素养理论的新试题。

7.自主研读,专题研读,写出读书笔记,形成读后感。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

1.开展提升教学品质的实践性研究项目调查研究

2.继续开展教育理论阅读

3.开展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开展极课数据与教学校本研修活动

5.开展视导研修与命题研修

6.组织实施青蓝提升工程

7.教育专题调研与考察

1.针对实践研究项目选题,在本校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学生需求,开展课堂行动研究。

2.开展专业教育期刊分类专题阅读,分专题撰写阅读心得。

3.举办教学开放周,组织培养对象集中展示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成果。

4.将极课大数据应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研讨交流,利用数据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5.选派培养对象参与市普通高中教学视导和调研考试命题研修。

6.安排培养对象在青蓝结对基础上,采取相互听课、交叉上课、多元评价的方式,提升教学实践水平。

7.组织培养对象参加高层次学术论坛交流和省内外高级研修活动,拓宽专业视野,在学习考察中进行教育教学比较、评估、反思,提高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

2020年1月—2020年12月

1.开展教学与复习方案系列研讨活动

2.开展高考、学测模拟试题 命制系列活动

3.教学评价专题校本研修

4.开展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专题研讨活动

5.开展同伴互助活动

6.开展名师在线活动

7.实践成果的总结与凝练

 

1.重点探讨和制定高考三轮复习策略、复习方案以及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备考方案。

2.自主与分类探讨高考、学测及调研考试试题,全面分析,把握规律,尝试命制并打磨新试题。

3.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掌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评课要领,提高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评课水平。

4.邀请专家针对课题研究方法、论文选题与写作方面进行专题培训,针对培养对象提交的课题和论文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指导。

5.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引领和带动同伴成长。积极参与并做好基本功、优质课等比赛培训工作。

6.录制典型教学案例视频、微课视频5件,开展微格教学研讨。积极参与云海在线等网络在线服务。

7.培养对象挖掘、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形成教学风格,发表较高水平、有特色、有独到见解的教育教学论文。

 

4.效益评估

根据市局统一部署,编制考核手册,从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论文发表、讲座示范、专题研修、高考成绩等方面实施效益评估

(四)优生协同培养创新工程

通过优生培养联盟,采用自主研究与实践、集体研讨与交流、高端指导与帮扶等方式,力求创新优生培养机制,实现提高教学品质、提升学校办学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目标。

1.实施目标

研究优生发展规律,研讨、优化与实施学科培养优生的方式与策略,探索、实践与创新优生培养机制,提高优生课堂教学针对性,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优生课外自学与个别、集中辅导的匹配度,探索、实施与优化优生课外辅导机制,提高优生课外辅导高效性,提高助推优生发展效益。

研究、探索与交流优生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经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育人境界和办学品质。

2.实施路径

(1)申请建立联盟地理学科基地

我校地理教育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市地理学科研训基地、市地理学科基地、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地理课程基地的生命科学馆、地理专用教室、地理探究实验室、地理微格多功能教室、地理生态园、ArcGis软件安装、360个终端的“GIS技术数字化实验室”都已经建成,大型模拟现实演播厅、数字化星球装用教室等也已安装完毕。

教育的起点和重点都在教室和学生的生命素养上,而生命教育的活力在于创新。在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我校以变革地理教育方式为突破点,以提升学生生命品位为目标,把3S技术引入到地理生命课堂中来,3S技术地理创新课程基地的项目框架如下图所示。

 学校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科研工作,成立了校本教材研发团队、课程资源开发团队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团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地理课程基地的软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目前已经完成“连云港海洋地理”、“3S技术在我身边”、“我们家乡连云港“海州乡土文化”“ARCGIS初步教程”等五本校本教材,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课件和案例。

(2)围绕项目开展联盟活动

积极承办优生培养联盟活动,围绕优生培养联盟项目定期开展有关主题活动。例如:精致管理论坛、基于优生的课堂建构研究与实施、优生学习机制研究与探索、优生教学重点研究、优生学业水平测试研究、优生培养机制的优化与创新研究、高效课堂全景展示、精细管理成果观摩等内容。

聘请理论专家负责高端引领,帮助理清和解读优生培养机制的主要原理、规律和实施策略。邀请教研室专家帮助学校解决个性化问题,帮助学校将优生的一般学习机制校本化。

组织阶段性或终结性成果展示活动。积极主动展示学校和教师个人在优生培养方面的成果和心得。

(3)立足课堂开展学科研讨

学科基地负责学科教研活动。学科基地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科主题研讨活动,主要包括:优生学习机制研究与学科教学策略、优生学习经验与学科教学重点、优生学习水平与命题检测、阶段性集体备课研讨、特色资源开发、同课异构、名师论坛等活动。

制定年度或学期活动规划,筛选关键主题,作为阶段目标和研讨项目,确定活动形式、规模、地点等。

第一阶段,研究优生学习规律和教学策略,并将之转变为教学行为。探讨基于优生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策略与管理策略。

第二阶段,探讨优生学习与教学机制,并将之落实于课堂和课外。探讨基于优生学习机制的教学管理方略。

第三阶段,研究确定基于优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探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并将之转化为教学与管理行动。

第四阶段,研究基于优生的教学评价机制和策略,并将之转化为教学实践。探讨优生学习水平的个性化检测方略。

(五)特色育人品牌建塑工程

遵循“鼓励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探索,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改理念,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与需求开发课程,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特长和兴趣,及早进行生涯规划。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学校为其提供课程、资源和导师支持。

1.注重夯实基础,打造体艺教育亮点

建构适合音乐特长生、美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及传媒专业特长生选择的多样化课程体系,突出体艺等特色校本课程。在体艺类课程设置上,做到必修与选修兼顾,普及与提高并举。针对体艺类高考要求,开设音乐理论、声乐、视唱练耳、素描、色彩和速写、台词训练、表演、编导、篮球、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程。

制定特长生三年发展规划,具体为:高一起始年级以特长生的发现、引导和培养为目标,对有体艺天赋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形成一定数量的体艺特长生群体;高二年级以巩固、提高为目标,通过系统训练,逐步提高特长生专业技能,并培养其专业的运动技能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高三年级以提升特长生体艺素养为目标,采取措施,使每位特长生具有诸如声乐、器乐、表演、设计、绘画、朗诵、编导及特色运动项目等专业特长;成立内高班艺术团,下设合唱、舞蹈、吉他、古筝、鼓等多种兴趣队,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2.紧扣学生实际,探索多元升学路径

加强与江苏师范大学出国留学中心合作,开设韩语班;与加拿大苏安高级中学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海外升学提供服务和帮助。

根据我校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外语选择日语参加国内高考。在高二小高考过后,根据学生实际,指导部分学生填报高职对口单招。

3.推进内高发展,丰富学校特色内涵

落实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目标意识,将“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及“五观”教育贯穿内高班学生教育始终。严格实施《内高班学生进出校门制度》、《内高班学生家长、亲戚来访规定》、《内高班学生包裹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内高班安全稳定。充分调动内高班班主任、课任教师、内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的考核机制,营造乐于奉献、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讲座、宣讲等活动,推行导师制,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融入港城,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加大对内高班的宣传力度,促使内高班向更高层次发展,把内高班打造成我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教学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处室负责人为组员,依据“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的工作原则,确立“定人、定岗、定目标”的工作要求,形成“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的工作局面,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实施,为学校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 强化队伍建设。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队伍的主体意识;抓好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服务能力;抓好工作考核,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心、积极性、主动性。

3.争取财政支持。通过基本设施改造,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形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大新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使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在高位水平。

4.注重项目引领。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规划,确立项目,分解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立足行动研究,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水平,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

5.重视宣传引导。注重学校文化形象的策划和宣传,努力把具有学校鲜明特征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追求的发展愿景。重视办学成果、办学特色的总结、宣传和展示,培育优质特色品牌,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连高优质特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6.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对外联系,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加大与各级领导和政府各部门沟通的力度,争取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我校办学的理解和支持;加大与高校、各兄弟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努力起到示范性、实验性和辐射作用;加大与学生家长、社区和校外资源基地的沟通和联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加强与历届校友、社会贤达、热衷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的沟通和合作,争取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使学校走向开放型、公共型的教育之路。

7.重视过程评价。成立学校《三年行动计划》评估小组,组成由主管部门、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代表广泛参与的评估机构,全面、客观、真实地进行评估。依据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部门、各学科、个人进行分解,分阶段制订出较为详尽的落实方案,以保证《三年行动计划》内容落实到位.同时,建立阶段性自评机制,各部门、各学科、个人每年对照《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一次自主评价,确保学校目标顺利实现。


友情链接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