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连云港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3-05-29

浏览次数:

精研深耕向高考 主题教研齐探讨 ——《中国高考报告丛书》主题研讨会

2023年5月8、9日,为了继续提升任课教师对于高考命题方向、命题特点的敏锐度,及其与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的有效融合,连云港高级中学组织了以《中国高考报告丛书》系列为主题的学习感悟交流会,全校分学科分别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主题研讨教研活动。

语文组

按照教学部安排,周一下午第一节课,语文组在高一报告厅举行了《中国高考报告丛书》主题研讨会,三位老师主讲,吴校长作了总结指导。

高二宋百灵老师作了题为《浅谈高考小说阅读复习策略——以学生的教材迁移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题讲座:要关注教材经典篇目,要关注任务群。她举了众多篇目(或影视长篇)如《阿Q正传》《放猖》《呼兰河传》《到橘子林去》《人世间》来讲解具体方法运用。

高一张靖丽老师作了题为《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情境化探究》的专题讲座:语文情景化教学要明确单元任务,整合单元任务。她分别举例做了分析阐述。

俞燕老师作了题为《怎样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讲座。俞老师强调,老师要有四度:热度、广度、深度、新度。

教研组长曾庆安老师对以上三位老师的讲座进行点评,以此次高三三模卷为例,说明考教结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融通概况能力,同时介绍部分专家对高考命题的前瞻观点。

image.jpegimage.jpeg

数学组

根据教学部的工作安排,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5月9日下午第一节课在举行《中国高考报告丛书》主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上有三位老师相继发言,他们分别就丛书的学习,并结合教学实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image.jpeg

苗东云老师讲座的题目是《高三数学复习守正命题三线》。她对高考蓝皮书中提到的命题三线——第一根线是金线:紧扣时代脉络,突出展现核心价值;第二根线是银线:注重理性思维,强化关键能力考察;第三条线是串联线,即融合现实情境,倡导“五育”并举,进行了阐释。根据高考命题突出的三条主线,苗老师给出了复习迎考建议。

image.jpeg

颜培振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数学命题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他分析了21年高考与22年高考易中难题目的分布变化以及试题结构。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体现了培养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会“反思”及具备一定的学习“品格”的导向,指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培育,这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如下启示:一是加强数学阅读;二是重视数学思维;三是关注学习体验,加强意志品格的指导。

陈二光老师给大家做了题为《新高考概率与统计试题分析》的专题报告。他主要对近三年全国新高考卷概率统计内容的真题深度分析,并结合高考阅卷评分标准,给出复习备考与基础年级的教学建议。

image.jpeg

英语组

为了让英语组全体教师充分了解2023年全国新高考英语试题特点,做好长远的教学和高考备考计划,连云港高级中学全体英语教师于2023年5月8日在高二报告厅举行了教研组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顾茜茜老师主持,全体英语组教师参加。本次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中国高考报告》的解读展开。

首先,王静婷老师就《中国高考报告》中的命题解读篇进行分析:所有学科命题理论与实践都是紧扣核心价值,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创设多元情境,创新试题形式。最后总结“核心价值金线”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是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载体串联线”串联起“金线”与“银线”。

然后卢瑶老师主要围绕“创设多元情境,聚焦关键能力”展开分析,卢老师指出情境需要语言,语言应从情境教起,而情境要有真实的问题背景。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最后高晓航老师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进行解读,指出文本精细阅读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本中直接提取具体细节信息,而且能通过归纳概括,理解概念性信息,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体现了从低阶到高阶思维的转化。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进一步熟悉了全国新高考英语的命题特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更能全面地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英语学习和高考备考计划。

image.jpeg

物理组

阳春三月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今天连高校园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全校理科组举行了本学期第六次教研组活动。物理组的教研活动主题为《中国高考报告丛书》――《中国高考试题分析之热学命题规律研究》,由汪维成老师主持,孟楠老师主讲,其它老师研讨,最后李兴远校长总结讲话。

孟楠老师的讲座主要有三个方面:

1.简介近10年高考的演变过程。2013-2015年国家统一命题课标1卷和2卷,2015年,多省回归国家统一命题,2016年起,国家统一命题课标1卷和2卷和3卷,2020年,山东、海南新高考,北京、天津新高考自主命题,2021年,国家统一命题全国乙卷甲卷,河北、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重庆、辽宁、江苏新高考,2022年,山东、辽宁、北京、天津、海南首次新教材新高考。

2.命题规律。热学部分在全国以及新高考各省份试卷中一般是两题,一个是选择题,主要考察分子动理论、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大多需要借助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题,多以图象形式,液柱、活塞、气缸形式呈现。另一题为计算题,主要考察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两种模型,分别是玻璃管液柱模型和气缸活塞模型,对考生的相互作用观念要求较高,另外,气体变质量问题频频出现,将变质量气体构建成顶质量气体模型是关键。

3.真题再现。以21年山东卷的第2题、22年江苏卷的第6题为例展开论述。

孟楠讲座后,大家展开深入讨论,赞同孟楠的观点。孟楠的发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和李校长的大力表扬。

image.jpeg

化学组

2023年5月9日下午,我校全体化学教师举行《中国高考报告丛书》主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我组围绕2023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与命题策略方面进行研讨,丛书列举了近三年全国甲卷、乙卷、广东和河北卷的命题规律、规律小结及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帮助我们清晰、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高考命题的标准、趋势和立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用结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突出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考查,适度增加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试题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与重点内容的考查,加强教考衔接。

近三年的高考注重选取化学在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重要的应用为情境,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同时充分体现化学学科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化学学科价值,这也是今后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的方面。

化学组通过共同学习,列举出对化学教学的启示及应对策略应为: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基于大概念大主题,将复习内容结构化;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微型专题整理,发展学生深度思维;注重问题模型建构,突出思维方法教学;强化化学表征规范,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最终形成终身学习品格、习惯和关键能力。

image.jpeg

生物组

2023年5月9日,我校生物组举行了《中国高考报告丛书》主题研讨会。会议由高凯主任主持,施小雪老师、孟祥成老师、韩碧莹老师分别做了主题讲座,生物组全体老师全程参与并充分讨论。

施小雪老师谈到强情境与弱情境,虽然弱情境在考试中占比少,但在教学上要适当提高,让弱情境里包含强情境;强情境在平时教学占比较少的问题需要教师去发掘和开发,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贯彻科学家思维。施老师还提到了泛情境的概念。

孟祥成老师结合高考报告丛书,针对高二一轮复习策略和方法作出点评,介绍了复习重点为将复习资料和课本结合,学生要对教材理解和掌握,提出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提倡学生适当记忆,准确记忆,做到多读多听多想多问;答题要准确;学会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及时对已授知识点进行检测,同时适当结合书本知识考查。报告丛书以山东题为多,应更多结合江苏高考实际,客观看待试题难度,多精选考给学生做专项联系。

韩碧莹老师对学生的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作出点评,让学生在创新情境下发现问题,对知识有消化吸收的过程,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使用启发性原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提出问题,通过模型、实验,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立性,科学思维的能力,提出典型问题,让学在分析探究过程得出答案,进而提升生物核心素养,并结合教学实际举例说明。

高凯主任作出总结,强调了一轮复习的地位和作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要以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轻练习为基准,为后续复习打下良好基础。高考报告丛书中试题分析中涉及的解题思路、评分参考、命题目的、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等都值得研究并指出了学生规范答题的重要性。

image.png

历史组

5月8号,学校举行教研组活动,胡继云老师做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历史教学探究》的主题报告。胡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从四个方面阐述。

一、助力实现价值目标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相关素材,精选、精编、精练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史料与模拟试题。特别是有关家国情怀,四个自信。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史,民族复兴历程的相关材料。还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做到五育并举。比如2022高考历史试题呈现艺术,医药,劳动等方面的史料,引导体美劳教育,引导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做到了无价值不入题。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们的历史新课堂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引下正发挥着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实现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筑牢夯实必备知识 

在教学中,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夯实必备知识。从高一开始先是老师示范,继而优秀学生示范,再到教会每一位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每节新课展示1到2位学生导图,学生自己讲解,互相点评。高二历史选修班,导图的呈现更加凸显逻辑性,注重必修选修教材的联系。教会学生将分散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的相互衔接的内容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融汇贯通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知识记忆与题型训练。

三、重视培养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  

在历史新课堂上精选史料(多类型文献原文、数据、档案;多种呈现形式如统计图表,图片、表格),从“懂透悟用”四个维度研读史料,分句,分层概括,再到整体概括主旨,再者让学生以这段史料命制题目,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历史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好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训练讲解,例如历史小论文的题目讲练,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还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解答,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历史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高考评价体系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要求。当然这也是我们学生薄弱的一环,每次遇到这种探究性开放性的试题,学生得分就特别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也会更加重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使我们学生的历史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四、创设“情境”引导教学      

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以情境为载体, 历史试题离开了情境 ,一切无从谈起。情境素材选择力求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如图表、地图、文物、史论、社会热点、 名胜古迹、社会风俗、国际争端、史学新论等。情境创设上做到“小切口、真情境、深考查”。

同时还应利用高考真题,让学生在真题中深化理解教学内容。高考真题不仅仅是用以选拔人才的考试测量载体,同样也是引导教学的珍贵资料。讲解历史新课中,使用高考真题串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往往具有删繁就简、融会贯通之功效,尤其是高考真题中的问题情境可以丰富和提高教学情境,有益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最后,基于新高考的需要,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找准定位,研判学情,精准施策,通过打造历史新课堂,力争让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image.png

地理组

5月8日,地理组全体成员于高三地理备课室举行了《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主题研讨会。

1.张慧老师做高三三模考试分析、讨论

根据这次考试暴露的问题少,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中,有的放矢,重点关注学生答题能力的提升。

2.卞红老师解读高考评价体系

新高考模式已经正式实施一年多,我们要领会“核心价值金线”贯穿命题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成为考察重点,“情境载体串联线”常考常新。日常教学教科研中,选题选材中立意要准,可以关注时事,挖掘真实情境材料,以案例教学支撑课堂教学。

二轮复习要“夯基础,提能力”,继续贯彻落实市教研室“以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主张。

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研究解决方法。课堂教学步骤“展,评,改”有效展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紧扣核心知识,突出重点。

image.jpeg

 

 


友情链接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