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发布日期:2022-02-14

浏览次数:

看不见的大猩猩——非注意视盲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西蒙斯和克里斯托夫察布里斯两个人一起设计并且完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实验《看不见的大猩猩》。他们先在心理学系的教学大楼里找了一堆学生,拍了一段不到一分钟的短视频,在视频当中你能看到有两组运动员正在不断的移动,并且互相传递篮球,其中一组运动员穿的是黑色的T恤衫,而另外一组穿的是白色的T恤衫,所以两组之间的区别看起来还是非常明显的,那视频拍好之后呢,他们便开始在哈佛大学内招募志愿者进行实验。这些志愿者的任务也很简单,他们就只需要边观看视频边计算视频当中那些身穿白色T恤衫的运动员到底传了几次球在视频中有一名装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过玩球的队员中间,猛拍自己的胸脯,然后溜之大吉,虽然整个过程在屏幕上显示的时间不超过9秒钟,但有意思的是,当参加实验的志愿者被问到:在数传球次数同时有没有看到那只大猩猩的时候,竟然大约有一半的志愿者都惊讶的摇头,没呀,大猩猩什么大猩猩?那所以我想你应该发觉,这个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要看志愿者们能不能记住传球的次数,而是要观察他们能不能看到那只本来不该出现的大猩猩,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

u=1723533894,2883321458&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eg

后来这个实验还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当中重复做了好多次,但是结果基本一致,有大约一半的人都没有发现人群中的大猩猩。那为什么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呢?那些声称自己没看到的人是真的没看到吗?

带着这个疑问,当德国海堡大学学者重复这个著名的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的时候,他们使用了一种可以追踪志愿者眼睛移动轨迹的仪器,通过这个仪器他们发现那些声称自己没有看见大猩猩的志愿者,实际上把目光停留在大猩猩身上的时间平均都有一秒钟之久,也就是说,那些声称自己没看到的人,其实还是看到了。

既然的确是有看到,那为什么他们还是会说自己没有看到那只大猩猩呢?丹尼尔和克里斯多福两人经过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大脑运作机制,也就是说当我们太专心,只专注于某一点时,大脑就会将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这一点上,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对周边的其他事物的处理能力转成自动化模式,认为一切都在预期之中,绝对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事儿发生。

因此,即使这时候真的在周围出现一些不合常理的东西,比方说那只大猩猩,我们仍然会对它视而不见。那么这种心理现象就叫做非注意视盲。这种心理现象非常常见,比方说在英国南部的布里斯托尔市附近就曾经发生过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交通事故,那儿有一条河叫做艾芬河,2006年4月的时候有一大量降水导致河水上涨淹没了河岸,其中一处水比较浅的区域。

当地的人给道路两旁竖起牌子,警告过往司机不能通行,需要绕开,总共持续了两周,但平均每一天都至少会有。一辆汽车会无视那个警告信息,直接开进湍急的河流。很明显,这些事情都犯了非注意视盲的错,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车上的导航系统。当然就看不见路边的警示牌了,但是如果换做是个驾驶经验更加丰富的老司机呢,他能不能避免非注意视盲的问题呢?

很可惜,心理学家发现,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专家仍然摆脱不了他,甚至越专业的人反而越有可能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那么该如何应对呢?虽然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大脑运作机制,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破解的,那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尽量避免多任务工作。

比方说很多同学可能喜欢边读书边听音乐,但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假如我们把注意力。资源总量设为100分,那当你边读书边听音乐的时候,你的大脑就只能给这两个任务,各自分配50分的注意力,一旦其中一项任务的难度加大,比方说当你听到一首英文歌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够听懂歌词,那你的大脑就可能需要把80分的注意力都分配给这个任务,而之前分配给读书的注意力可能就只剩下20分了,那这也就意味着你可能只能看到书中的文字,而没空去管书里面的意思了。


上一篇:小艾伯特实验
下一篇:“口吃”实验
友情链接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