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连云港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5-05-07
浏览次数:
为了加强校际合作,促进东部城区高中教育联盟校的协同发展,4月29日上午,我校开展东部城区高中教育联盟“共同体生命课堂”同课异构暨主题研讨活动,来自连云港高级中学、海滨中学、开发区高中、华杰高中等8所学校54位优秀教师竞课,精彩纷呈。
语文组
上课老师教风迥异,各有千秋。高一王子冬老师课堂较为流畅,符合学情及认知逻辑,层层推进。大胆尝试跨学科的交融,图画与音乐容易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做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张芳宁老师通过三个任务环节,流程清晰,学生获得感足。高二纪祥玉老师根据单元学习任务,侧重散文化语言,通过对比改写,提升学生运用散文化语言营造环境、暗示情节的实践能力。贺晓青老师的课堂创意贴近生活,通过实物展评,宣讲解说词,拉近与现实距离。高三张靖丽老师通过对《小说的叙述艺术》考点的透彻解读,立足教材,链接高考,课堂高效充实。李红松老师厚重而博览,既有前置性知识梳理又教考衔接,符合高三二轮复习学情。构思新颖,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板块意识强。
丁进主任点评高一年级授课,王子冬老师按照从物象到人象,由景入情,由情悟理的思路展开课堂,符合诗词鉴赏的认知规律,意象品析,意境还原,语言鉴赏,炼字析句准确,播放音乐,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学生画图展示意境之美,提升了意境的直观性,难点突破有方法;张芳宁老师的课堂围绕景与情展开,注重诵读指导,初读再读,细读品味,阶梯式诵读引导,从语言品鉴,到文化审美,学生主体性与互动性突出;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把控,到教学任务检测,形成闭环。任涛主任点评高二课堂,准,学习目标科学,能紧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精准确定本课学习内容;实,课堂流程合理,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键,能紧扣学习任务充分进行语言实践;效,注重课堂实效,在学习过程中,能相机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为学生阅读的进阶提供教师的助导作用,增强了学生课堂获得感。徐丽老师点评高三课堂,建议一篇文章的训练能够涵盖所有题型是最高效的复习方法,高考不再孤立地考查静态的学科知识,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考查“微语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不明确考查知识点和方向,学生只需要通过品味比较去体会词语、句子表达上的特点或差异。在具体切适的情境中,增强对应用和迁移能力的考查。准确把握高考的命题思路,特别是试题所体现出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从而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数学组
4月29日上午连云港市东部城区高中教育联盟“共同体生命课堂”同课异构暨主题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该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东部城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区域校际合作交流。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上午的第二节和第三节课老师们开设同课异构公开课,来自连云港市华杰高级中学、连云港市海滨高级中学、连云港市开发区高级中学和连云港高级中学4所学校的6位老师分别在高一、高二和高三为参会老师开设了题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轮复习)》和《立体几何建系思维和几何思维的比较与选择》的同课异构公开课。
老师们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基于学情设计问题,将知识问题化,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问题层次化,每个问题都是让学生先来,或让学生先思考或让学生表达展示,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板书设计美观,课堂活动设计多样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能捕捉到课堂中学生出现的思维卡点并及时进行点评讲解化解学生的疑惑,课堂目标达成度高。
新授课的老师们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并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设置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复习课的老师们都是依标教学能够降低重心抓好基础,精心选题设计学案,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更注重对方法的归纳比较与总结形成知识和方法体系。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参会老师到高三报告厅进行评课研讨,由连云港高级中学的王家年老师、陈二光老师和苗东云老师分别对高一、高二和高三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肯定优点同时也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英语组
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校际间深度合作和东部城区教育均衡发展,4月29日上午,在连云港高级中学高二报告厅举行了连云港市东部城区高中教育联盟“共同体生命课堂”同课异构暨主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高三英语组备课组长顾雯雯老师主持,参加活动的6位市内外的授课教师,评课教师王丽爱老师、刘珊珊老师。
一、授课教师展风采——各有特色,精彩绝伦
本次授课六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反复揣摩教学细节,在展示个人课堂教学风格的同时,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高一年级课题是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必修三 Unit 4 Extended Reading The Value of Science,开课教师分别为来自盱眙中学的许鑫老师和本校的高晓航老师。
许老师以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的演讲为蓝本,带领学生深度探讨科学价值。课堂通过三大环节层层推进:学生首先通过快速阅读匹配段落主旨,构建文本逻辑框架;继而细读分析科学三重价值,针对“翻动新石头”“科学家责任”等隐喻展开思辨,结合原子弹案例探讨科技伦理;最终以即兴演讲升华主题,学生结合个人经历阐述“最触动人心的科学价值”,以“质疑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等金句引发共鸣。许老师的“问题链+批判思维”模式,将科学精神具象化。在分析科学双刃剑效应时,引导学生追问“科技滥用之责”;解读科学家自由质疑精神时,类比“知识塔楼的攀登者”。课堂既锻炼英语阅读策略,更渗透学科育人理念。
高老师的课堂以二战原子弹研发的真实影像切入,学生结合原子弹案例,对比费曼参与曼哈顿计划前后的态度转变。在文本解构环节,学生通过分段标注、主旨提炼,自主归纳出“个人经历-价值阐述-责任反思”的演讲逻辑。针对科学三大价值,高老师设计分层探究:分析“科学力量的双刃性”时,学生以医疗技术、网络诈骗等现实案例展开辩论;解读“智性愉悦”概念,则通过模拟科学家实验日志,体会探索未知的乐趣。在批判性思维环节,学生们跳出文本,探讨“自由质疑”对校园生活的启示。课堂最后,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科学价值体系,并撰写英文摘要实现知识整合。高老师表示:“这节课不仅是语言训练,更是思维体操。当学生开始用科学家的眼光审视世界,教育的真正价值自然显现。”
此次高二英语同课异构课题为译林版选修一Unit 4 Reading The human microbiome:an invisible microuniverse,分别由连云港高级中学的王静婷老师及海滨中学的艾永福老师执教。两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以主题语境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活动新颖独特,课件展示生动有趣,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展现了“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艾永福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紧密相扣,层层递进,践行了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设计阅读活动时紧扣了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从数据方面进行突破;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有用信息与表达,为之后的产出做了充足铺垫。与此同时,连高学子全神贯注,合作探究,积极互动,尽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给兄弟学校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静婷老师从说明文体材特点,文章结构入手,带领学生分析文本,细致地阅读文章,步步深入的理解文中细节,在帮助学生逐步读懂文本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整堂课的最终产出为“为本校的‘生物教育课程基地’征稿”,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一步步帮助学生基于语料输入、进行产出,为高考应用文写作服务,真正做到了教考衔接。
高三年级教师授课内容为“二轮复习——读后续写升格指导”,授课教师分别为杜尚睿老师(连云港高级中学)和张迎老师(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杜尚睿老师聚焦读后续写的语言升格训练。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已掌握续写的基本框架与情节设计,但在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情感渲染力及句式多样性上仍存在不足。因此,本课以“高级句型应用”为核心,通过动作与情感两类句型的强化训练,助力学生突破语言平淡的瓶颈,提升续写质量。杜老师从本班的读后续写得分区间出发,鼓励每位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通过习作展示——高级句式展示并升格——即学即练。同时杜老师教学活动情节中设计了小标题“自产自销、情景重现、触景生句和畅想未来等”,以班级内一位同学的高三备考到考上大学为例子,将情境串联,既贴切教学活动,又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练中学,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最后让学生写一段续写进行句式升格训练和产出。
张迎老师的课堂学生跟进度高,教师指令语清晰,学生参与度强。张老师认为续写提示语有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进而改成“All of sudden,hope flashed in Bob’s eyes.”张老师教学目标围绕搞清情节,预测情节;复习写作技能;运用技能润色作文。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续写技能的适时指导如“非谓语动词衔接、对话或者独白衔接、状语从句衔接”等,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质量。
二、听评盛宴现眼前——精准指导,生命共育
顾雯雯老师主持本次活动并介绍了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课教师及课题。并邀请6位教师进行说课。说课后,顾雯雯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课。两位教师问题设置梯度分明,从段落匹配、细节分析到开放辩论,层层递进,兼顾不同能力学生需求;其次,两位教师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快速阅读、类比解析、小组讨论及个人演讲等任务,实现“输入-内化-输出”闭环,课堂互动性强;此外,两节课都能够紧扣科学价值主线,以“科学的应用、智趣与责任”为核心,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接着,高二两位教师对于进行了说课,详细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过程,使各位老师对于本节课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及认知。
艾永福老师的教学设计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文本结构化、细节梳理及写作生成三部分展开。在文本结构化方面,通过视频导入,引导学生预测新知,激发学生兴趣。通读文章后,让学生用一个词和一句话概括段意,既使学生明晰了文章结构,又为之后的写作产出作铺垫。在细节梳理方面,通过时间轴、写作技巧讨论深化学生对于细节的理解与内化。此外,在各段分析时前置引导词,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在写作生成方面,通过小组讨论与视频对应用知识进行拓展,并给出相关维度引导学生进行brainstorming,进一步总结出微生物的重要性、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如何维持体内微生物的平衡,使学生能够应用于写作中。在学生展示后,进行了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并呈现出范文对学生作文语言进行“补偿”,实现了“做—展—评”的教学闭环。
王静婷老师的课程围绕微生物相关文本展开,通过突破口语词汇、关联文本内容为后续写作训练铺垫。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连,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写作手法,到师生共建思维导图、学生团队绘制展示评价等,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王静婷老师还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如导入肠道词汇图、让学生表演对话、补充健康饮食视频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展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结尾,关联单元话题布置投稿作业。此外,王静婷老师也反思了课程存在的不足,如思维导图应补充角度、明确投稿栏目,以及应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解决学生知识盲点等。
随后,刘珊珊主任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刘主任指出,两位授课教师个人素质高,在教材定位、课堂设计等方面表现出色。从文本分析视角来看,两位老师能够精准把握单元主题“fun with science”,将主题意义定位在科技发展与创新,引导学生认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在培养学生阅读技巧上,能够遵循英语学习六要素准则,设计语义逻辑关系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文本逻辑,联系自身经历理解内容,提升理解和表达技能。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授课教师通过认知整合、分析等训练,引导学生从复杂信息中识别关键信息,形成对文本的全新认知,培养多角度看待世界的态度,形成思维闭环。
最后,连云港高级中学教学部主任王丽爱主任对两位教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评课指导。王主任肯定两位教师的青春气质,师生配合度高,极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指出张迎老师有“三契合”:契合文章主题、契合续写首句、契合原文写作风格。张老师对于语法项目进行了升格,同时课堂上开展的活动有层次、有梯度,针对性强。王老师还指出张老师在课堂上的巡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达成情况,定位学生习作的展示,达成度高。王主任指出杜尚睿老师本节课主题突出,聚焦动作和情感的扎根运用,杜老师选取合适的内容,以本班学生为例子,同时有学生的祝福语、倒计时和励志条幅等高三要素,贴近学生生活,做到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同时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赋予了本节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引导。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有准备、有思考,充分展示了东部城区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改理念,也为各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有助于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对“共同体生命课堂”理念的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本市教育向前沿迈进。各位教师积极参与本次同课异构研修活动,笔记详实,受益匪浅。
物理组
本次活动旨在围绕持续推进“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教学改革、践行连云港市“1+3”高品质课堂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为优化教学方法和提升课堂教学质效而努力。我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摩课共同研讨了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的方法,学生的收获感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各位老师都呈现了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评课环节汪维成老师指出高一的《电容器的电容》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印象深刻,在教学设计中能够以生为主,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作为延伸,突破教材中没有的实验,吴龙忠老师自制教具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并引导学生绘制电流时间图像,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求证意识,效果良好,极大提升了物理中概念课的实效。
徐淑峰老师点评高二的两节课,强调了高二在《气体的等压与等容变化》的教学设计中两位老师注重利用实验来充分调动学生,以生为主,以问题为驱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细节的思考也很到位,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的深意。
史超刚老师点评高三的《动量和能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这节课,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目标定位清晰,学情把握精准,由基础模型到模型拓展,通过问题链的设置指向了思维进阶,通过学生展示到现场诊断再到纠错反馈最后总结提升,每个环节扎实有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问题启发思维,以思维推进素养。
化学组
4月29日,我校成功举办了连云港市东部城区高中教育联盟“共同体生命课堂”同课异构暨主题研讨活动。
高一年级开设的是新授课《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李萍老师对闫雪老师(华杰高级中学)、刘雨晴老师(连云港高级中学)的课堂进行点评,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实验,课堂所呈现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亲手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而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老师及时给予点评,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并以教材中的内容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二年级开设的是主题课《陌生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程妞老师对周恩吉老师(海滨中学)、姚宇佳老师(连云港高级中学)的课堂进行点评,均采用情境引入的方式进行引课,从文字材料、流程路线、图像等方面展开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探讨,立足江苏高考,符合近年来新高考所注重的“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引导学生搭建思维模型。高三年级开设的是复习课《化学工艺流程》,王岚老师对陈颖老师(海滨中学)、张向东老师(连云港高级中学)的课堂进行点评,两位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有从温度对物质的性质、对平衡的影响、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的视角,有从原料的预处理和除杂阶段的视角,均围绕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化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思维建模、合理用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课堂气氛活跃,老师语言精炼,情境选择首尾呼应,学以致用。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风格,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更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组
高一生物同课异构题为《关注人类遗传病》,分别由开发区高级中学武敏敏老师和本校老师朱刘影担任公开课教师,两位老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了精彩的授课。武敏敏老师善用问题导学法和模型构建法,分别设计了基础问题、分析问题和应用问题,在概念教学上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和概念图整合。朱刘影老师巧妙加入角色体验活动,“假如我是遗传咨询师”我应该掌握哪些工作基本技能和给出怎样的咨询意见,树立学生社会责任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高二课题是《传统发酵技术》,宣萱老师和史伟老师执教,两位老师紧扣课标要求,通过米酒、泡菜等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实验探究”模式,引导学生分析发酵原理(如酵母菌无氧呼吸),并结合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有效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亮点:一是融合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利用多媒体动画突破“微生物代谢”难点;三是鼓励学生设计对照实验,体现核心素养。建议适当拓展现代发酵工程的应用,并加强实验安全指导,课堂互动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符合新课程理念。
高三生物同课异构题为《基因工程》,万垒源老师以基因工程的整个知识体系为导入,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吕婷老师整堂课重点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技术的重难点,分为四个模块,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基因工程原理,课堂氛围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后,老师们积极研讨,交流教学心得。此次活动为高三生物复习提供了新思路,助力学生高效备考。
历史组
4月29日,我校成功举办了连云港市东部城区高中教育联盟“共同体生命课堂”同课异构暨主题研讨活动。
高三年级邀请了来自华杰高中的朱孟哲老师与我校唐晓文老师共同开设了《二轮复习: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一课的公开课,我校张志安老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高二年级邀请了来自海滨中学的朱卓琳老师和我校胡继云老师共同开设了《一轮复习: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的公开课,我校潘克显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评价与总结,认为两节课都能做到融通必修和选必修的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高一年级邀请了来自开发区高中的徐丹老师和我校杨文彦老师共同开设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课的公开课,我校张晓虎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评价与总结,认为两位老师注重基础史实,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作用,教学设计结构清晰,重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的培养。
总之,本次活动很好地指导了各年级的历史教学,推动了教师对不同年级历史教学模式的理解,也促进了我市东部城区高中历史教学的互相学习与交流。
政治组
4月29日,连云港市东部城区高中联盟“共同体生命课堂”同课异构主题论坛活动在连云港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落实“连高共同体生命课堂”操作范式,来自连云区各学校的10余名政治教师济济一堂,共同参加了此次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一天,内容包括六位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展示和三位专家教师的点评及三位专家的讲座。上午8:25-10:10进行课例展示的是来自我市两所高中的六名优秀政治教师,分别是:连高宋欢老师、华杰高中王曲颛笙老师执教《价值与价值观》;连高张丹丹老师、海滨高中刘燕飞老师执教《国体与政体》复习课。连高张蕾老师、开发区高中李晓红老师执教《主观题专项练习》,他们精心准备,精妙设计,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展示了精彩的教学过程。
地理组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东部城区高中教育联盟交流与合作,4月29日,东部城区高中教育联盟“共同体生命课堂”同课异构活动在连云港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海滨中学、开发区高级中学、华杰高级中学及我校的优秀教师,通过同课异构、专家评课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共同探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活动分为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组同步开展。高一年级围绕《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题,我校周慧老师与海滨中学陈亚丽老师分别呈现了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高二年级以《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为主题,我校王啓光老师与开发区高级中学刘雪青老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区域转型路径;高三年级则聚焦《生态脆弱区开发与保护》,我校李鹏程老师与华杰高级中学马海峰老师,通过案例对比,深化学生对生态脆弱区的综合发展的理解。六位教师立足课标,结合学情,或注重问题导向,或强化情境创设,充分展现了“异构”课堂的多元魅力。
评课环节中,六位授课教师首先进行说课,分享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随后,我校地理教研组专家团队分别开展针对性点评与专题讲座。高一年级焦眉老师以《AI赋能地理课堂》为主题,认为两位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非常科学流畅,也探讨了技术融合下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高二年级卢秋亦老师提出从“异构”到“协同”,强调教学创新点的诊断与迁移,认为两位教师在课堂案例选择,和问题链设置上非常恰当;高三年级张慧老师结合《“问题链”驱动下的课堂重构》,为高三复习课提供新思路,同时认为两位教师的课堂都体现了讲一道题,会一类题的思想。
本次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研讨为纽带,不仅展现了联盟校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推动了地理学科育人方式的协同创新。我校地理教研组组长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书写生命课堂的精彩篇章。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东方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518-81882819 学校邮编:222042 邮箱 lyggaozhong@163.com
Copyright 2005-2021 连云港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70402010068号 苏ICP备18036607号-1
推荐使用360/谷歌Chrome/IE10及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